名师引领 催人奋进

初登讲台时,怀抱着积存已久的教学理想满怀憧憬,意气风发,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很大的差距,不是科班出身,教学和课堂把控总是出现难以预想完全的问题,那时便一直期盼能够像学生时代一样有位老师引领我走一程。后来来到外国语,听说青蓝工程时,便十分期待和欣喜,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像是久旱的鱼儿迎来甘霖。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与学校的骨干教师王忠新老师结成了师徒对子,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机遇。一年多来,每逢语文公开课,必去观摩学习,在教学之余,常去师傅的课堂随堂听课,吸取经验。

我觉得听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听课并不是简单的听老师的教学内容而是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要认真观察并做适当记录。听课不仅要听,还要看,捕捉授课者每一个动作、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方法。在听课之后更要及时积极的思考,准确客观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取长补短。

跟随王老师学习,王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实”:

一、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他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王老师多次在教研会和听评课上都提到过,要想让学生听你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文本,提高自己,具有非常扎实让我折服的教学基本功。听了王老师多节课,而在教授古诗词或者文言文时,王老师上课时全程没有看课本和参考书,一切自在心中,胸中自有丘壑,这着实使我震惊和佩服。对此我也仔细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

二、浮华已随风飘去,课堂本色显朴实。

听了王老师多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王老师执教的课都比较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尽管有课件、激光笔等辅助教学,但用的很有分寸。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或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我们备课组会议时也提到王老师课堂的风格,这般淡化花里胡哨的设计,而让课堂回归到植入孩子们的内心,正是返璞归真的境界。

三、以真心换真心,以实意换真情。

王老师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表现,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如老师在讲授《春望》时,有一名学生读的非常好,王老师用语言激励,情不自禁地也跟着抑扬顿挫地朗读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当他用手掌抚摸在孩子的肩膀上时,那股力量应是无比的大,我想,这个孩子一生会记住的!王老师真心地爱着他的课堂,爱着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课堂上,对学生的称呼从来都是距离很近的爱称,“小可”,“沛煊”等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王老师不仅真心实意爱着学生,对我们也是极尽关怀。一年多来,王老师积极地听取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每次评课时,王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年教师的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节课:在上《春望》和《泊秦淮》一课时,王老师将教学环节设置为5个步骤:学生齐背——了解作者——学生自行理解,教师适当点拨——PPT出示翻译——出示名句,学生记录并背诵。五个环节清晰流畅,环环相扣,紧密高效,一节课两首诗的教学任务恰到好处,“任务实”。王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王刚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方法实”。且课后5分钟的学生自由理解背诵时间,更是适时巩固,学有所获,“落实实”。王老师的复习课也上的扎实,复习任务一一出示在黑板上,逐一落实,学生逐一过关。

王老师的讲课过程中,他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和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深深地折服了我,使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也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的扎实、朴实和真心实意深深地影响了包括很多人在内的后辈,不唯独语文教师。我深知,师傅每一节课堂上的精彩,绝非一日之功,背后凝聚了几十年的智慧和汗水,这并非是我等小辈一朝一夕就可企及的,我还有很大的差距、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