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德育: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尊老、敬老、感恩是中华名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尊老、敬老、感恩是中华名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基本觉悟与要求。

古语云:“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一个人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必须是从爱父母、爱亲人开始的。一个人如果能对社会、对父母、对老师、对亲朋好友永存爱心和感激之情,那么他每时每刻都会得到爱和情感的回报。他的一生将充满快乐与幸福。反之,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孝敬、连亲人都不懂得关爱的人,走向社会,他肯定不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同样他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一个孤立无援的人,怎么会得到幸福与成功呢?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和豁达处理。用永怀感恩之心使我们在失败时得到鼓励,在不幸时得到慰藉,在冷落时得到温暖,在困难时获得勇气和动力。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关爱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现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缺失,情感缺失和信仰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的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的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

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倡导的“感恩励志教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化”教育,它从人性本善出发,以真唤真,以善扬善,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和蒙昧的了之,深挖真善人性中的原动力,以此治心扶志,点燃心中激情,激发人本潜能,充数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从而促进道德认同,人本理解和个性发展,实现“人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做好”的自主性转变。

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励志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等,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多年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能够营造感恩氛围,构建感恩集体,改善人际关系,调整学习与工作心态,有助于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